“婉莹”二字,如同一汪清泉,流淌着温婉与晶莹的美好。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海洋中,蕴含着“婉莹”意象的佳句,不仅描摹了美好的容颜,更寄托了深沉的情感与高洁的品格。
在方一夔的《感兴二十七首其二》中,“婉婉即将女,两颊莹寒玉。”一句,生动地勾勒出一位年轻女子温婉柔顺的神态,以及她面庞的莹润如玉,清冷而美好,宛如寒玉般纯净无暇,令人心生怜爱。
而纳兰性德的《南乡子为亡女题照》一词,将“婉莹”赋予了更深的思念与哀痛。词中用“婉莹”来形容他早逝女儿的美丽与纯真,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女儿无尽的思念和无法言说的哀伤。这不仅仅是对容貌的赞美,更是对逝去美好生命的深情回响,如泣如诉,感人至深。
“婉婉属之子,莹目复怡心。”此句出自古诗,前半句“婉婉属之子”可指代韦应物,后半句“莹目复怡心”则描摹了上官昭容明亮的眼眸与令人愉悦的心境。前者表现了诗人的才情与风度,后者则勾勒出一位女性温婉贤淑、明眸善睐的动人形象,两相辉映,意境悠远。
“千载尚清婉,肌肤冰雪莹。”此联,前半句“千载尚清婉”是对苏轼品性的赞誉,意在褒扬其清高婉约的风骨,即便千年之后依然流传;后半句“肌肤冰雪莹”则是对白居易风姿的描绘,形容其肌肤如冰雪般洁净莹润。两者都用“婉”与“莹”的意象,赞颂了文人墨客的内在品格与外在风仪。
“深情婉婉见双鱼,透红莹玉真堪爱。”此句描绘了权德舆的情感,其深情款款,如同水中双鱼般缠绵,而“透红莹玉真堪爱”则形容其容貌的红润与晶莹,如美玉般温润可爱,展现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深切喜爱与赞美。
“婉莹”一词,更与近代文学巨匠冰心(原名谢婉莹)紧密相连。冰心的笔名“冰心”取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一诗。诗中的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意在表达诗人清白正直、纯洁无瑕的品格。冰心以此为笔名,寄寓了自己高洁如冰、晶莹似玉的志向与情怀,也成为了她文学创作中一贯坚持的纯净与真挚的写照。
《芙蓉楼送辛渐》全诗如下:
【唐】王昌龄
寒雨连江夜入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
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此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辛渐的场景,在寒雨连江的夜色中,送客之后,只留下孤寂的楚山。而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则以玉壶中清澈透明的冰心自喻,表达了诗人清白无瑕、光明磊落的品格,以及对友人的真挚情谊。
“婉莹”二字,无论是在古典诗词的意境营造,还是在现代文人的品格寄托,都承载着温婉、纯净、晶莹的美好寓意,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闪耀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,历久弥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