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秋水》口语化翻译
秋天,山洪因时节而汹涌,泛滥的大川汇入黄河。河水奔腾,两岸与水中的沙洲之间,连牛马都难以分辨。此时,河神心生欢喜,认为天下的美景都汇聚于自己身上。河神顺着水流向东,抵达北海,极目远眺,却望不见大海的尽头。
秋水文言文及翻译
河神说:“难道可以将广阔的宇宙视为最大,而细小的毫毛视为最小吗?”北海若答:“不可以。事物的量是无穷尽的,时间是无止境的,祸福的分配没有固定的法则,事物的开始与终结也并非一成不变。”
原文:“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,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。于是焉,河神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,顺流而东行,至于北海。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。”
翻译:秋天的水按时到来,各条河流都汇入黄河,水流浩荡,从河的两岸到河中的沙洲之间,连牛马都难以分辨。河神为此感到高兴,自认为天下所有美好的事物都集中在自己这里。他顺着水流向东,直到北海,向东望去,却看不见水的尽头。
《秋水》的翻译
“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,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。”这句描绘了秋季水势的壮阔。秋天,雨水充沛,众多河流汇入黄河,使得黄河水流迅猛,宽阔的河面上,两岸的堤坝和河中的沙洲之间,水流湍急,已经无法分辨出牛马的踪迹。这种景象预示着一种壮丽而又带点迷茫的境况。
“于是焉,河神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。”在看到如此浩瀚的景象后,河神感到无比自豪和满足。他认为,天下所有的美好都汇聚于他自己的身上,仿佛自己就是一切壮丽景色的集大成者。这种心态,是源于对自身短暂、局部辉煌的认知,而未能认识到宇宙的浩瀚与自身的渺小。
“顺流而东行,至于北海。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。”河神顺着水流向东,一路来到了北海。当他向东方望去时,却发现海面一望无际,根本看不到水的尽头。这巨大的反差,使得河神之前的自满与自喜,开始动摇。
“于是焉,河神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曰:‘野语有之曰:闻道百,以为莫己若者,我之谓也。’”在见到无边无际的北海后,河神开始感到自身的局限。他收回了之前得意的表情,望着广阔的大海,发出了深深的叹息。他想起民间俗语曾说,一个人听了许多道理,就自以为是天下无双,再也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了,这恰恰说的是他现在的状态。通过与北海的对比,河神终于认识到了自身的渺小和认知的局限。
原文:“北海有鱼,其名为鲲。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;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。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;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是鸟也,海运则将徙于南冥;南冥者,天池也。”
翻译:北海有一种鱼,名叫鲲。鲲非常巨大,不知道有多达多少千里;它变化成一种鸟,名叫鹏。鹏的背部,不知道有多达多少千里;它奋力飞翔时,翅膀就像遮蔽天空的云。这种鸟,在海洋迁徙时就要飞往南海;南海,是天池一般广阔的水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