杪夏是多少月份
杪夏,即夏历六月,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,通常是指农历的六月。这个时期,天气依然炎热,但已开始显露出秋天的迹象。
在古代,人们将一年分为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,而每个季节又分为初、仲、季三个阶段。其中,夏季包括孟夏、仲夏和季夏。孟夏大约在农历四月,仲夏在农历五月,而季夏则对应着农历六月。因此,杪夏就是指农历的六月。
“杪”字有“末尾”、“尽头”的意思。夏历六月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份,正值夏日将尽、秋意渐浓之时,所以称为“杪夏”。这个时期,虽然暑气未完全消退,但昼夜温差开始增大,早晚会感到一丝凉意。
古人对六月的别称:
- 季夏:这是对六月最直接的称呼,意为夏季的最后一个月。
- 荷月:六月荷花盛开,故有此称。
- 荔月:六月也是荔枝成熟的季节,因此得名荔月。
- 暑月:六月正值盛夏,暑气蒸腾,故称暑月。
- 焦月:高温天气如同烈日灼烧,故有焦月之称。
- 伏月:夏历六月往往开始进入“三伏天”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,故称伏月。
- 精阳:指太阳光旺盛之时。
- 溽暑:形容湿热难耐的天气。
- 徂暑:意为暑热将尽。
- 天贶节:农历六月十三日是天贶节,故六月有时也被称为天贶月。
- 林钟:古代以十二月对应十二律,六月对应林钟律。
- 遁月:意为避暑之月。
- 未月:夏历十二地支中的“未”对应六月。
这些别称不仅反映了六月的气候特征,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习俗。例如,“荷月”和“荔月”则突出了六月特有的植物和时令水果,充满了生活气息。
总而言之,杪夏即夏历六月,是夏季的尾声,天气依然炎热,但已悄然显露出秋的征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