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秋水原文及翻译诠释

《秋水》原文与翻译:河神之叹

秋天的雨水按时而至,千百条河流汇入黄河。黄河之水浩荡奔腾,两岸及河中沙洲之间,牛马也难以分辨。此时,河神洋洋得意,自以为天下最美的景致都聚集于自己一身。他顺流东行,抵达北海。向东眺望,却望不见水之尽头。至此,河神才收敛了傲慢的神色,面对着辽阔的北海,感叹道:“世俗常言道:‘听闻道理百件事,便以为无人能及我’,说的正是我这样的人。”

原文:“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。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。于是焉,河神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。顺流而东行,至于北海。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。于是焉,河神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曰:“野语有之曰:‘闻道百,以为莫己若’者,我之谓也。”

这段文字出自《庄子·秋水》篇,描绘了河神因一时之盛而产生的骄傲自满,以及在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后,那种“望洋兴叹”的渺小与自省。河神最初沉浸在自己“灌河”的壮阔之中,将天下之美尽收己有。然而,当他抵达无垠的北海,面对无边无际的水域,才意识到自身的局限。这种由小见大的哲理,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认知上的盲点和骄傲的根源。

“闻道百,以为莫己若”这句感叹,道出了许多人在掌握了某些知识或取得一点成就后,便容易陷入自负的境地。庄子通过河神的视角,警示人们要保持谦逊,认识到世界的广阔和自身的不足。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,才能真正地超越自我,达到更高的智慧境界。

《秋水》篇中,河神的故事并非孤例,庄子在此运用了生动的寓言,将深邃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,引发读者对“知”与“不知”、“大”与“小”的深刻思考。这种对个人认知局限性的反思,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它鼓励我们走出舒适区,拥抱未知,不断拓宽视野,才能真正领悟到“天外有天”的道理。

河神由“欣然自喜”到“望洋向若而叹”,其心境的转变,正是从井底之蛙到见识广阔世界的缩影。这其中的哲学意味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在哪个领域取得成就,都应保持一份敬畏之心,不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,而是持续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认知。

2篇随机内容推荐

网站地图